复利的本质。十年里我的认知迭代了两次
下午三点,收盘了,太阳照着茶桌上的千里江山图,暖洋洋。
今天喝红茶,金骏眉。
就像昨天专栏最后说的,我先问了下对面的一位伙伴,最近是不是吃了鸭腿。
他笑而不语。
我说,在讨论最近的行情之前,先来谈谈一个有意思的话题——复利。
复利这个词,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,也是投资圈的命门级关键词。
而回顾过去的十年,我对复利本质的认知,经历了两次迭代,有三个版本,交过的学费,超过你的想象。
第一个版本,大约从十几年前到五六年前,创立私募基金之前。
当时我对复利的认知是巴菲特的一句话——投资最重要的第一条是不要亏损你的本金,第二条是牢记第一条。
这话当然是正确的,不但正确,背后的模型也非常清晰如果说复利是滚雪球,那么首先确保你的雪球不要缩小
投资中尤其是这样,因为你的市值一旦下跌50%,需要上涨100%才能把坑填平。
所以尽量不要亏损你的本金,这显然是真理。
带着这样的认知,在管理基金的前几年,我们非常小心的去控制波动。
回顾过去的几年,事实上我们在控制波动方面做的很不错第一只产品运作到今天,经历了市场的各种风云,包括牛熊切换,从任何一个最高点的最大回撤幅度也就10%左右
这样的风险控制能力,可以说在全市场都是比较出色的。
去年我在获得私募排排网的五星基金经理评价时,其中得分最高的一项就是收益风险比,远超业界平均水平。
但是,在这几年投资实践的过程中,我隐隐地感觉似乎还是少了点什么。
波动和收益是一体两面的为了控制波动,势必就会牺牲掉一些收益
这不是对错问题,所谓小孩子才谈对错,成年人只看取舍。
巴老爷子上面那句话只说了一半,是关于风险的关于收益的却没有讲
大约在一两年前,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和体会,我对复利这件事情的认知有了一次重大的迭代。
我把它重新表述为——复利是用长期的钱去拥抱短期的波动。
还是来看复利之王巴菲特:首先他有长期的低成本的钱,很多人忽略了这个条件,但这可是个关键要素。
其次他不害怕波动有些时候,他买入股票之后就迎来暴跌比如他早年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,刚买入就跌了四分之一,他的反应不是逃跑,而是继续买
事实上,你会发现他做的最成功的投资,有不少是在暴跌之后的买入,比如2008金融危机的抄底。
因为有长期的钱,又拥抱短期的波动所以想不成功都难
在经历了这次认知迭代之后,我们开始做了两件事。
第一件事,对投资人做筛选,太短的钱就不要了。
就像我在之前专栏里面写到的,我把钱分为四种不同类型。
不同类型的钱,投资难度是差别很大的。
其中长期又能够承受波动的钱,投资难度最小,就好比参加中考而不是高考。
我们通过对投资人的筛选,通过事先的约定,降低投资的难度,更好地实现与投资人的共赢。
第二件事,去年开始,我们着手在稳健的基础上去加强进攻性。
这里先说说我对稳健的本质理解。
稳健的方法论有两种,一种是靠聪明才智比如说如果在2015年的股灾来临之前逃顶了,那当然你的净值回撤会比别人小很多,表现出来就是曲线稳健
但是问题来了,下一次你还能成功逃离吗。
投资里面,连胜的概率是很小的,而且伴随着决策次数的增多,连胜概率越来越小,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题。
所以我们认为靠聪明才智实现的稳健,长期是很难持续的也就是说,这种稳健的方法论本身是不稳定的
那怎么办。
这就要说到稳健的第二种方法论,就是低相关的策略组合也就说瑞·达利欧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圣杯
我们沿着第二种方法论做了大量的工作,就在今年前不久,完成了三条策略线的布局分别是股票策略线,商品CTA策略线以及股指期货策略线
之所以要布局三驾马车,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稳健的框架有了稳健的框架,就可以进一步去提升进攻性了
就好比我跟伙伴们说的,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攀岩是系好安全绳安全绳不是阻碍你攀岩,而是为了让你爬得更稳更高
事实上,从去年到今年,我们比较好地平衡了稳健与进攻性之间的关系,在投资上的表现,跟前几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
在喝茶的间隙,我问了一下同事,今年陆续独立运行的三驾马车,策略净值分别如何了。
听到她报来的三个数字,茶桌上投研部的伙伴们会心一笑。
地基已经打牢,期待明年的精彩了。
说到这里,重点讲了复利的第二个版本,至于再次的迭代,那是最近的事了。
接下来的专栏里,再慢慢讲。
。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[责任编辑:许一诺]